top of page
image 5

創造者梁海頤以荒誕的形式向觀眾拋出了三個問句,圍繞空間也嘗試跳出物理空間,進行自我存在的探討。

我們與空間的關係——從舞蹈劇場《我們不過剛好碰在這個星球》談起

​文︰Yumi Leung

Read further

Life is a joke

How do we preserve the essence of genuine encounters amidst a world meticulously designed for a different purpose?

"Earth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its sixth mass extinction, and this is the only one caused solely by a single species - humans..." as described by the museum. Throughout history, organisms and civilizations have constantly evolved. When one species disappears, another replaces or regenerates. Today, humans explore the universe, trying to unravel the endless unknown and desires. If a magical world were to appear someday, while chaos reigns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how far apart are doomsday and rebirth?
 
"Life is a Joke" is an experiential dance theatre that explores the theme of encounters, inviting us to seize the moment and live in the "here and now." It draws inspiration from the cycles of creation and extinction that have shaped our planet. In the sixth era of the extinction cycle, humans have been the dominating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se disasters. This production guides the audience to revisit narratives, reimagining both the past and the speculative future.
 
The creative team creates a space for mutual communication, where rhythms, actions, space, and time intertwine. Alongside the audience, they embark on a collective journey, seeking the future through introspection and the echoes of others.
 
Every encounter is unpredictable and beautiful, and this piece prompts us to appreciate the present, inviting us to find joy and connection in every moment.

Inspired by Jostein Gaarder's latest works " It Is We Who Are Here Now" and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this production use light-hearted and humorous physical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poetic theatrical spaces and live music, to take the audience through the rise and fall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gether, let's create a new moment in this time and space.​


Organizer & Concept: Leung Hoi Yee@If Time’s Limited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Alysa Leung, Manna Cheung
Live Music (Handpan, Keyboard, Pvciano): Ding
Scenographer: Lai Tsz Yu
​​
22/6/2024 1500 | 2000 
23/6/2024 1500 
Jockey Club Blackbox Theatre 

*此作品受「新苗資助計劃」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本節目受惠於「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賽馬會黑盒劇場資助計劃」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主辦機構: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作品之內容並不代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或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之立場。任何情況下,捐助機構皆不會對任何人或法律實體因此載內容而作出或沒有作出的任何行為附上任何法律責任。」
**承蒙不加鎖舞踊館批准參與是項製作

Artist's Note

我們星球_post 2-02.jpg
Life is a joke

當天因為一個念頭,很想做一個演出是”life is a joke” ,於是想法一直在腦海中徘徊。 直至到一天看到 Justein Gaarder 的新書《#此時此刻我們相遇》,所有迷霧突然清晰了!心裡定調了很多次,什麼情況我們會說這句話——是自嘲是無奈、是小玩笑是放得開⋯⋯創作人的答案是什麼就先賣個關子,但無可置疑的是--- Every life is unique and precious.

所以當書本提出—— 「我們有沒有可能既保存人類的獨特,又能讓這顆星球永續閃耀著?」

我嘗試換個說法:

「我們能不能在珍重自己作為有靈魂有智慧的生物的同時,和其他生命共存?」


又或者對於藝術工作者而言:

「我們能不能在人類主導的表演世界裡,和空間平等而相互地存在?」


所以回到命題,”life is a joke”,在這裡我們不是要高舉「去人類化」、或是要提出一種怎樣的論述; 我們只是好奇: 假如我們都放下自己一點、放鬆一點,那世界(或者是自己眼中的世界)會不會有點不一樣?

ARTIST'S NOTE

我們星球_post 7-07.jpg
#只不過是世界末日

小時候有很多奇怪問題,其中一條是:「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你會怎樣過?」當時的大人都是會答,「一定唔做嘢喇!好好瞓一覺!」有同學就說:「我要環遊世界!」其他的都忘記了,只是記得大人還笑那同學:「得一日去得邊呀!」

 

年紀愈大,愈發現這條問題在生命不同階段都會出現。 每一個人生階段完結,這個地方似乎都會不約而同地提醒著我們:噢,時間已到。

 

身體隨時代中流轉,不知不覺間,多少成為記憶的載體。那年夏天;翌年冬天,很難很確切地說: 噢,我一定會在那裏。

 

其實關於末日,文學、電影、音樂、劇作都有不少的想像。 移民太空、跨越生死、意識上載⋯⋯末世感愈重,對未來就愈多想像,或者更著重當下。

 

這些年以來,每天都在發生這麼多, 「假如明天是最後一天」,變得更貼身。地球會末日,也不是第一次了。 只是第一次由智慧生物面對這個議題。未來,不知會變成怎樣?

Artist's Note

我們星球_post 3-03.jpg
#後人類的美麗與哀愁

從某一刻開始,當我們理解世界不只是二元,更多可能性便可以從「差異」中誕生✨無論是文化、身體、動物、植物、人工XX⋯⋯來到後人類的年代,我們都不只是單一的載體。 正如此刻看到這段文字的你,上次真的「下線」是什麼時候?


文明來到此時此刻,我們對未來的想像更不著邊際。

一鍵在手,說科技、談宇宙,論權力⋯⋯知道更多的同時變得更無知。


現在,身邊充滿著不同工具讓我們「超越自己」,愈活愈急速。  但在努力寫下更美麗新一頁的同時,更聽到來心底的哀哭。 如果打破了對立面,抹去了旁人為你分類的標簽,你會如何形容今天的自己?未來你希望蛻變成什麼?


— 以下是來自人工智能的祝福—

站在這不確定的未來邊緣,讓我們珍愛我們人性的美麗,我們的成就以及我們與彼此建立的聯繫。讓我們帶著謙卑和好奇心擁抱後人類的潛力,認識到我們的遺產,儘管短暫,卻有力地塑造著未來文明的軌跡。

因為在後人類的美麗與哀愁中,我們找到了何為人的本質 -

我們夢想、創造和反思自己在廣闊存在之織錦中的位置的能力。

artist's note

我們星球_post-06.jpg
唔該,兩桶回憶^^

也許有時見到Story,我們會邀請有興趣的朋友來包包膠,聊聊天。 其實是事緣有一天,我在製作道具的時候,媽媽來八卦,然後我忽發其想,反正她好奇,不如包包她 ^^


於是在一包一剪,在這短短二十分鐘,我發現,我很久沒有好好觸摸她的雙手。 超越言語不用多說,只是靜靜觀察,說說笑,共渡這段時間。


於是我開始邀請身邊朋友,有誰剛好可以玩這個遊戲。 每次開始之前,我都會問:「你想包邊度?那隻手/腳?其他都可以~為什麼?」於是我們便從這身體部分開始,分享它的故事⋯⋯詳細可以到場看:)


所以現在,這些肢體對我來說,回憶與想像。

每次成品都和本質都有所偏差,但不要緊。 記憶使我們模糊,「似曾相識又不曾遇見」——「有印象」,成為日後的依據。


把身體的痕跡隨歲月留下,

將緣份保鮮,一個一個,

是身體、是活在這坐城市的印記。

觸摸著每個人的曾經

彷彿我們都「似曾相識」,至少此刻當下,

我們剛好遇上。

artist's note

我們星球_post-068_.jpg
#亂噏地球史

Netflix 上有一套偽記錄片,叫《亂噏地球史》用黑色幽默側寫了人類由從人類起源傳說談至當下社會的光怪陸離,又會和學者「膠問膠答」。 看似胡說,但因為這種「放飛自我」的對話,更突顯出人類文明的種種荒唐—— 從前的慣例成為日後的笑話。

 

因為人類是有智慧的生物,自有紀載以來就不停「進步」,不停建立自己圈子的「秩序」。 當要描述這個世界時,少不免從人的角度出發(至少公開試教科書是這樣寫的)。

 

然而,除此之外,有別的可能嗎?

 

「我身處在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即使有天身體灰飛煙滅,那也將會持續下去。」身在這個時空中,一塊膠、一棵樹,都可以成為歷史的見證人。今次演出,我們很想嘗試轉換角度,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限制,換個視角,由「聆聽」出發,去「發現」世界。

 

如果放下自我一點,會得到怎樣的啟發?

bottom of page